人是最矛盾的个体,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一方面追求便捷、酷炫的高科技,另一方面又对老旧物件无限怀念。全民收藏热将我们这种复杂情感体现的淋漓尽致。
就说信息传递方式的转变,从结绳记事、飞鸽传书到电报、传真,再到电子邮箱、QQ、微信……一方面科技手段不断更新迭代,一方面因为人们感怀书信往来的历史厚重感,让名人信札跻身收藏界的热门品类之中。嘉德某场拍卖会上一批由陈独秀、梁启超和徐志摩写给胡适的信札拍出了744.8万元的高价,成为当时收藏拍卖界的热点新闻。
小小信笺拍出天价,自然可见众多收藏者对它的追捧和喜爱。小潘觉得信札是书者真情的流露,闲时洋洋洒洒千百言,忙时言简意赅三两句,时过境迁,那情那景却悉数再现,这就是信札的魅力所在吧?而特殊时期历史名人的书信,既有特殊的文献价值,又因名人多书法功底深厚,又具备书法艺术价值,又体现了信札收藏的价值所在。小编为什么能悟出此道?自然是这两天向潘家园展厅二楼经营信札的资深商户专家讨教的结果。做了几天笔记,小编还总结出了收藏信札的三项标准~
首先,信札讲究收藏名人信札,历代名人首当其选,地位越高,名气越大,越受重视。
第二,书法要好,书法名家的信札为首选,因为信札既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又是一门书法艺术。其中,又分为毛笔书写的最好,钢笔次之,圆珠笔、签字笔、铅笔的难以长久保存。
第三,内容上如果是官员之间的通信,或是涉及历史重要时间和人物,或是政治方面的内容,更具文史价值。一般来说,家信的价格不高。
不过能满足以上三个标准的信札少之又少,但信札的收藏并非以量取胜,而是要收藏精品~小潘今天也拍了不少名人信札,与大家分享,不得不说,古人不光字写的好看,所用的信纸也都十分漂亮。
徐用仪
徐用仪出生于道光六年(1826年)九月二十二日(10月22日),咸丰九年(1859年)通过顺天乡试。同治初年,担任军机章京,兼职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后升鸿胪寺少卿。光绪三年(1877年),担任太仆寺少卿,并升职为大理寺卿,跟过去一样掌管军机处。后来升职为工部侍郎,并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并历任兵部侍郎与吏部侍郎等职,最后被任命为军机大臣。曾上《整顿圜法疏》,提出整顿钱法建议,并奉旨议行。
彭祖贤
清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字芍亭。彭蕴章之子。附贡生。咸丰间举顺天乡试,补员外郎,升郎中。同治元年(1862)起,历任鸿胪寺少卿、通政司参政、太仆寺少卿。十二年任顺天府尹。光绪四年(1878)任江西布政使。六年擢湖北巡抚,一度兼署湖广总督。屡上奏陈民生利病,颇有所举。又续修《湖北通志》。辑有《长洲彭氏家集》。
何桂芳
清·鄱阳人。初名国华。字小亭。咸澧进士。官至顺天府丞。有户部漕运全书九十六卷。
谢觉哉
谢觉哉,字焕南,别号觉哉,亦作觉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法学家和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赖少其
赖少其,斋号木石斋,广东省普宁市人,中国当代画坛领袖之一,有“艺坛圣哲”之称,在日本被称为“中国画伯”。他独创的“以白压黑”技法,使其成为新徽派版画的主要创始人。赖少其在少年时代,就开始学郑板桥的法帖,后来把兴趣和精力专注在二王的行书上,一丝不苟地反复临习《兰亭序》,对王羲之书法的点画,字的结体、章法、神韵都一一把握,了然于心。
周而复
周而复,原名周祖式,安徽旌德人,1914年元月3日出生于江苏南京,自幼受庭训,入私塾,为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著名作家。
看了这么多名人信札,是不是也心动了?想要欣赏和收藏的朋友可以多来市场展厅二层逛一逛,寻一寻~今年10月,潘家园将携手孔夫子旧书网推出潘书房——“万阅典藏”2019年潘家园首届古旧书博览会活动,在本次古旧书博览会中专门设有名人墨迹区,将展售百年名人墨迹书信手稿上千件,赶快安排好行程,10月在潘家园书博会与小潘邂逅~